高考往事之互联网大咖是怎么迈进大学校门的?
2019-06-25 16:25:23
  • 0
  • 2
  • 4
  • 0
随着2019高考成绩的正式公布,各大媒体平台的相关新闻随之而来。每一年高考,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高考被视作命运的转折点,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学子奔赴考场。而今天介绍的这几位他们都是如今互联网圈叱咤风云的大佬级人物,但曾几何时,他们也经历过高考的洗礼,留下过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马云:高考失利,凭英语成绩专升本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马化腾:想当天文学家的互联网大咖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


李彦宏:高考第一,考上北大

其实很多企业家都是“学霸”,都是自己家乡的“高考状元”。李彦宏,中国搜索引擎界高颜值扛把子,当年就以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现在改名为信息管理专业)。李彦宏曾经梦想成为一个戏曲演员,但后来爱上了计算机。李彦宏填报的第一志愿却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信息管理学,因为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意识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学习计算机,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更有前途。1991年,李彦宏毕业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


俞敏洪:三次高考,“意外”上北大

俞敏洪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走了“麦城”。他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我英语考了33分吧,差了5分。于是我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边干农活边自学,第二次参加高考,我进步了,英语考了55分。但是我报考的那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涨了——60分,又差了5分。”1980年的第三次高考,奇迹终于发生了,本来只想考地方师范院校的俞敏洪考上北大。回忆坎坷高考路,俞敏洪说:“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关键是在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周鸿祎:有一种遗憾叫没有参加过高考

周鸿祎的物理成绩非常棒,于是就不停地参加各种物理竞赛,不停地得奖,靠着这些奖杯,周鸿祎成功的躲过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周鸿祎说:”我从小惧怕考试,高考前获得一个机会一不小心就混到大学了,后来上研究生也没有参加考试。不过,我还是非常遗憾没有参加过高考,毕竟,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的记忆里,总也找不到高中和大学的分水岭,这样挺不好的,似乎人如果不参加高考,就可能谈不上成熟。所以,我想对那些对高考感到紧张的人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非常好的经历,这是人一生中回忆的资本,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雷军:放弃清华,选择武大

中学时候的雷军兴趣广泛,喜欢下围棋,也喜欢文学,特别是对古诗词十分钟爱。玩物不丧志是雷军发展其他兴趣的前提,他的成绩始终排在学校的前几名。雷军小时候的梦想是登上灯光灿烂的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他深知,一时的书生意气不会成为永久的焦点,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无疑是一条最有希望的路。1987年,雷军以高分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为什么拿着足以上清华的成绩却选择了武汉大学?雷军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一个好朋友上的是中科大计算机系,武大的计算机很不错,选这个专业正好和好朋友有共同语言。在此之前,雷军接触过苹果的老式电脑,发现了电脑的妙处,好朋友的选择正好为雷军高考报志愿添了一把火。


丁磊:兴趣激发潜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丁磊身上不适用,他就读的中学是一所从未考出过大学生的普通中学,就是在这么普通的中学里丁磊还站在倒数10名的列队中,班主任的疾言厉色使得丁磊暗自发奋起来,终于考上了那所激发他无限潜能的省重点奉化一中。作为省重点中学,硬件设施自然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奉化一中有几台苹果电脑供学生使用,丁磊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对电脑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丁磊成为了学校的电脑高手。他喜欢玩游戏,自己编写游戏程序,自学BASIC语言,并在编写软件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1989年丁磊以只高出重点本科线1分的成绩面临着他人生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填报志愿。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无疑可以圆了丁磊从小立志当电子工程师的梦想。尽管背井离乡,但是他还是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了。


那些年,他们都是真学霸

钱华林:1957年,我考上了高中,全镇及周围农村20多个同学中只有4个人考上了。1960年,我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科大在国内较早开设计算机专业,报考这个专业纯属误打误撞。我成绩不错,学校组织数学、作文比赛,总能拿到很好的成绩。但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辅导学生报志愿,就把各高校寄来的宣传材料张贴出来。我一看科大数学系的系主任是华罗庚,计算机专业又比较新,好像挺神秘,就报考了。那时也不知道学数学有多大用,主要是华罗庚有名气,就觉得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应该行。


许榕生:1947年1月,我在福州出生,从小就在福州读书。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我是提前一年上大学的,因为自学能力强和参加竞赛获奖等原因,当时学校推荐我去考,考完就被北大要走了。当时北大数学力学系设在十三陵附近,上课在昌平那边。我在北大待了近5年,1970年初和北大、清华一批学生一起被送到湖南西湖部队农场锻炼了两年,大家在一起吃住、艰苦劳动,虽然是新加入的集体,但大家都同命运,感情非常好。


张树新:1977年恢复高考后,母亲就托人把我转到抚顺市最好的中学,抚顺一中,恢复高考是我们这代人命运的转折点。刚去抚顺一中的时候,发现别人成绩都比我好,但我学习能力比较强,中考时就是榜首,后来一直都是。大学,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那时流行“考不上理科学文科,考不上文科学外语”。高中的校长对好学生简单的传达不允许考文科。我们考得好的几个人在清华、北大、科大这几个学校里选择,考得最好的才能去科大,因为科大招生分数高。科大是我父亲替我择的,当时我是想去北大或清华,但父亲坚决不让我去北京,父亲说我是个“有反骨的人”,就应该去学科学,以后最好到一个偏僻的城市成为科学家。


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高考记忆也是每一位学子、每一个家庭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说起互联网大佬的高考故事,就像他们的奋斗史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他们或曾高考失利,屡挫屡战;或一路开挂考上名校;或考上名校中途放弃学业杀入创业大潮。这些成功的互联网大佬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他们中有些人虽不是高考胜利者,却也成为了人生大赢家;而有的天生就是某一学科的学霸,注定要凭借一身本事投身所热爱的事业。


注:排名不分先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