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口述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是互联网"黄埔军校"由盛而衰的见证人
2018-05-18 17:52:19
  • 0
  • 8
  • 13
  • 0
张树新一直是媒介的焦点人物,她做的事、说的话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各种说法褒贬不一,对于舆论的评价,她向来一笑置之。但勿庸置疑的是,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奠基人之一,一手创建被称为中国internet的"黄埔军校"瀛海威的张树新,是中国第一代因特网的代表人物,同时因特网也成就了张树新。
张树新
第一桶金

1963年7月,张树新出生于辽宁抚顺,在中国科技大学读应用化学系时,她成为了中科大第一位女学生会主席,由于从小有成为一名战地记者的梦想,在梦想的驱使下,毕业后张树新选择了去中国科学院体系下的《中国科学报》做记者。三年后的1989年,她又去了中科院的高技术企业局企业战略规划处工作,在这里张树新写了整整三年的报告,这让本就“不安分”的她再也忍受不了。

在目睹了中关村的神奇崛起和无数的企业神话之后,1991年,张树新决定“下海”经商。首先开了一家叫天树的策划公司,1992年,张树新作为总策划和节目推广人的身份,联合中国癌症基金会请崔健义演,崔健从1989年起开始禁演,这次三年后的开禁无比轰动,也相当成功,张树新由此有了第一桶金。在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之后之后,张树新又进入了传呼行业。

寻呼是中国通讯行业最早的开放行业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半段是个暴利行业,张树新曾一气儿在山东做过7家寻呼台,这让她的财富升级的很快。不过,传呼业很快就从一个暴利行业迅速的转变为一个微利行业,甚至不赚钱,张树新于是退出,考虑选择做新的行当。

张树新
瀛海威的拓张之路

1994年底一次在美国的游历,张树新在一位同学的家里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讯录,“互联网”这只蝴蝶进了张树新的窗口,她的直觉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可能比传呼机大上很多倍的大生意。1995年5月,张树新和丈夫姜作贤一起把家当抵给银行,拿了1500万元人民币,用700万元做本金,并从银行贷款了800万元,注册了北京瀛海威科技

当时瀛海威有两家股东,张树新的天树公司和姜作贤的卧云公司,张树新任总裁。“瀛海威时空”是在中国科学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也是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仿照“美国在线”的模式,每个想要登陆的用户必须先登记注册,并交一笔入网费,这也是最初诞生的网络公司常用的方式。

瀛海威还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人们可以在里面上网,学习网络制式;开发了一套全中文多媒体网路系统,用来推广和普及网络知识;张树新向中国科学技术馆无偿提供“中国大众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区;她和北京图书馆合作,在“瀛海威时空”上提供书目查询服务……张树新在推广其网站的同时,不得不同时承担启蒙者的角色,一边培育市场,一边推广网站。而这个时候,日后互联网领域中的风云人物,王志东刚刚建立了四通利方,而张朝阳、李彦宏等人还在美国读书,归国创业还是几年以后的事情。

有过媒体工作经验的张树新很快让她的网站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而她也摇身一变,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在当时,互联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奇的东西,人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仅限于新闻报道,种种不可思议的功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离他们还很远。

1996年,国家经贸委属下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投资瀛海威,张树新及其丈夫所占股份占总股份的26%,价值2120万元,公司员工也从最初3人发展到一百余人,全国媒体长篇累牍地宣传瀛海威这个网络时代的先行者和它的财富传奇,1997年瀛海威与美国微软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接着,瀛海威全国主网建成开通。

在三个月内,瀛海威在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分站开设,线上用户达110万人,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内投资总额达5亿元,节点建设超过60个。公司的口号充满激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时,张树新宣布,瀛海威将耗时三年,投资千万,推出《网络中国》大型主题信息。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在向全国建网发展的过程里,张树新觉得可以借这件事情让全中国人都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另外,走信息化这条线至少本身也要和政府有接触。所以她在1997年就做了一个公关活动,请尼葛洛庞帝(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生于1943年。美国电脑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每个孩子一部笔记本(OLPC)项目主席。著有《数字化生存》。)来做“数字化生存”的论坛演讲

当时的论坛来了有三百多人,其中政府官员占了一大半,这个会总共花了几十万,张树新只有一个要求,他们所有的会都在瀛海威公司里开。后来张树新觉得这次会非常的关键,因为尼葛洛庞帝讲的是未来、后发优势的内容,这次会议也同时成就了张朝阳,给了他很多的启发。

但这次会议的争议也很大,很多人觉得开这个会花钱太过浪费,但对张树新来说,这只是当时公关中的一个正常计划,那时候一年的公关经费就是几百万,市场上还需要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上网,现在人大都有“网瘾”,但在当时,张树新还得靠“忽悠”来找人上网。

互联网产业中可能没有哪个广告比当初瀛海威那个广告更让人印象深刻了,1996年北京中关村南大门忽然竖起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块广告牌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乃至整个中国商业历史上的一个纪念性事件,至今仍然不断被人提及。连续的大动作,一时间,瀛海威风光无限。

也许是启蒙者的身份迷惑了张树新,也许是已经取得成就使她坚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互联网产业变化莫测的发展形势,刚刚发展起来的瀛海威面临着选择和挑战。转眼1997年,国家邮电部门投资70多亿元启动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全国入网价格大调整,迫于生存的压力,瀛海威提出转型,从“百姓网”向金融服务方向转,试图再一次引领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我国香港的金融危机,1997年12月,中策公司终止了参股瀛海威的想法,瀛海威开始收缩战线。

瀛海威迟迟不能改善盈利能力,亏损在继续,而大股东中国兴发集团与张树新的矛盾也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1998年6月22日,张树新走出瀛海威,同样也在1998年,一大批精英进入中国互联网产业,他们更年轻,视野更开阔,他们的企业也更开放更大众,引导着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这一年,张朝阳仿照雅虎,建立了自己的搜狐网站;王志东连续三次赴美融资,并与当时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合并,成立了新浪网;同时,南方的丁磊创立了163网易,其免费电子邮件和个人网页业务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这一年,“门户”、“免费”是互联网世界的主题,而这时,模式陈旧的瀛海威已经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退出了主流的行列

张树新
50年后的中国会是怎么样?

对于瀛海威模式的失败,张树新这样评价:“我评价自己的这句话其实一直没有变过,我做瀛海威,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但无论成功与否,瀛海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应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业务的网络商之一,它启蒙了国人有关“因特网”的基本概念,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张树新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织网人”“中国互联网的教母”,但也因瀛海威烟火般灿然后的寂灭,而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先烈”。作为第一代因特网商业化的领军者,不论是张树新还是她的瀛海威,当我们回顾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时,都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在自从张树新在几分钟之内决定离开瀛海威之后,人们听到有关的报道少了许多,但她还是做了很多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比如中科院凯思集团推出的与微软的“维纳斯计划”一争高下的“女娲计划”,以及引起传统电信学家强烈抨击的宽带IP理论等,在这些过程中张树新都有在幕后参与策划。

张树新任总裁的盛华元通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在1998年底成立,其母公司管理着大约三亿美金的风险基金,这些资金中的六至七成注入了中国的Internet行业。之后张树新又任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创基金会主席,幕后参与了一些重要的中国互联网项目投资和管理并卓有成效。

现在的张树新开始读历史书,每天花大量时间阅读中国、西方600年的历史,希望通过读史来鉴今、明今,预测未来。更为重要的是,张树新希望通过读历史,试图寻找出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张树新答道,她喜欢求真,“而现在没有人告诉我们未来是什么,50年后的中国会是怎么样。

互联网口述历史

无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时代英雄创造的,终究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进程的,往往是一部分脱颖而出的个人,在历史进程的重要关头,没有错过时代赋予的关键时刻,依靠自己个人的特质和独特的努力,成就了独特的贡献和不可能的奇迹。他们是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凝聚时代变革的典范,聚焦和深入透视他们,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精彩,展现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就是推动中国从半农业半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策动者和引领者。是推动整个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级的信息文明的功臣和英雄。他们的个人成绩与时代意义,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断得到彰显和认可。---方兴东语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总结第一个50年,面向下一个50年。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推荐访谈人、资源合作等支持请联系我们

项目发起人:方兴东

E-mail: info@chinalabs.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