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口述历史研讨会精选之二十二】周健工:科学技术的演变是社会建构过程还是自然现象
2021-07-29 16:25:29
  • 0
  • 0
  • 0
  • 0


周健工:资深媒体人

摘录:
方博士做了这么丰富的资料,应该有一种数字化的内容结构,应该考虑把这些语料都放到网上,用一种更智能化和交互化的使用、分享和传播方式,做成开源的产品。

现场图片

发言内容:

方兴东博士这个项目,我一直在朋友圈里非常关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业,今天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成果节点,首先表示祝贺。书我还没有收到,可能因为这几天台风洪涝,邮寄的路上耽搁了。希望尽快的拜读。我有几点思考也请教和分享一下:

第一,谈到互联网历史,其实我们都读过不少类似的书,讲的是硅谷的历史,信息技术的历史,数字技术的历史,这些跟互联网的历史是什么关系,这个我觉得还是需要想一想的。前几位学者谈互联网博物馆也好,互联网历史也好,有的能推到2000年人类传播的历史,其实我觉得互联网历史还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你可以谈人类信息技术的历史可能很漫长,但是谈到数字技术的历史和互联网历史一定是跟一定的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的,所以互联网其实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一种应用,最成功的应用,除了商业上的成功,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或者一种社会运营的底座。

第二,我觉得方兴东采访、收集、整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语料库非常的丰富,文字就有两千多万,还有很多声音和视频,我觉得人们不可能是用传统方法去阅读,加上你收听和观看,可能也很难去全面地消化、理解或者分享,所以我觉得光出书肯定是不够的,应该有一种数字化方式去处理好内容结构,应该是考虑把所有的语料都放到网上,用一种更智能化或者交互化的分享和传播方式做成一个产品,更多地用一些机器学习方法,更开源的方式来做,不仅变成一个很好的学术成果,我觉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内容,向公众开放,也可以对媒体开放,媒体可以用这些丰富的语料库创造更多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个小的学术圈子的事情,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一个平台,建立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互联网博物馆。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关于互联网大家谈了很多,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加速也好、数字鸿沟也好,各个国家和政府都在主动地利用互联网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好,都谈了很多。

我觉得也有一些关于互联网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领域内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搞清,比如说经济学领域,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是否真正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个其实是有争论的。有一些人认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其实没有提升劳动生产率,那么就牵涉到对数字经济究竟怎么衡量,其实这个从政府也好,学界也好都有不同的看法,也用了不同的方法,当然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结论。另外数字技术包括互联网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没有更好的研究。

现在这些研究得非常不充分的问题,我觉得如果在接下来的采访和研究中能抱着类似这些话题有所探索和进行交流的话,是我比较期待的。

互联网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我觉得也是值得关注的,刚才已经有人谈到了元宇宙,最近在朋友圈子里看到几个论坛,都在谈这个,诸如元宇宙就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各种各样的预言已经开始出现了。比如我们知道最近Facebook的扎克伯格把元宇宙鼓吹得很厉害,把虚拟现实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都给结合起来,他想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比较自足的空间,有自己的经济形态,当然会不会有自己的治理结构就不清楚了,当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还有一些政府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发生一些很重大的事件,互联网口述史项目继续进行下去,我觉得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探索。

另外一个问题正好最近我也在思考 ,刚才方兴东谈到科学共同体的问题,如果把互联网、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看成通用技术的演变,技术演变是有它的逻辑的,背后有一些科学基础,方兴东采访了这么多技术专家、科学家,工程师、包括政府背景的人士,其实这里面也牵扯到科学社会学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就是说科学和技术的演变,究竟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还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界现象,是自然现象在人类社会展开的过程或者被发现的过程,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方兴东接触了这么多科学家,这么多技术专家,这么多学者,我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下互联网及其关的技术与科学。比如说库恩的《科学革命》这本书,就是关于科学怎么在一个社会建构过程当中产生了范式的转移,科学共同体是怎么发生作用的,这个过程和描述是非常有意思的。

最后我提两个期待,也是对这个事情的意义的理解,刚才大家都说你研究一个事情一个是回到最初,或者回到初心,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因为中国缺席了互联网的前20年或者25年,我们就可以想想互联网基因究竟是什么,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把它搞清楚了,把基因搞清楚了,后面一系列转基因、基因编辑、基因工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事情,其中许多发生在中国。所以我觉得我特别期待在这套书里面看到这个东西。

刚才方兴东提到,如果看到1969年或者1970年前后互联网产生几个逻辑,包括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和商业逻辑,当时通信技术、ICT网络是存在的,而且商业上很成功,苏联也在搞一套网络,但是为什么互联网胜出了,他认为是科学共同体的胜出,我觉得可能是三者共同结合的一个结果。当然我是抱着一种求知和期待来看待方兴东这套书是怎么在这个逻辑下展开的。

《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英雄创世记》

会议相关文章

温顿•瑟夫: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

凯蒂•哈芙纳:成功有无数的父亲,而失败是个孤儿

马克•韦伯:互联网历史研究具有宝贵的价值

全吉男:疫情期间互联网展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钟布: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服务社会各阶层,而不只是富人

徐愈:互联网发展到了历史交汇点

周宏仁:互联网是点亮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盏灯

韦路:互联网口述历史的三大特色

熊澄宇:互联网口述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胡建生:找回初心 走向未来

方兴东:互联网和人类的底座是全球一体化的科学精神

刘九如:记录历史,也将载入历史

陈彤:历史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吴伯凡:培根固本,根和本都很重要

姜奇平:成为未来事件的历史

吕本富:口述历史需要不同的体例和标准

胡延平:源与流---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张向宁:从历史中照见未来

蒋涛:把精神和文化传递下一代

梁宁: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国伟大的文明工程

李欲晓:回忆人类的发展文明历程,向互联网贡献者致敬

周健工:科学技术的演变是社会建构过程还是自然现象

吴飞:技术创新是互动过程中的“添砖加瓦”

徐忠良:回望历史,观察当下,影响未来

崔保国:互联网全球发展的全景轨迹

彭兰:对互联网口述历史的几点期待

喻国明:互联网研究应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解决方案和社会智慧

陈春花:开启全新的旅程,由技术回归到人

秦朔:未来世界互联网的创新应由我们来带动

吴晓波:互联网一个新的革命形态

郭良:互联网的初心

王俊秀:科学共同体----互联网之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